2024-05-20
浏览量:59一、抗浮锚杆

抗浮锚杆是抵抗水浮力的一种措施。抗浮锚杆上端与基础底板相连,全长均在岩土里。当基础受到向上水浮力时,基础把这个力传给杆体(就是钢筋),钢筋传给灌浆体,灌浆体传给土层。最后由土层摩擦力,抵抗向上水浮力。
二、土层要求
土层与灌浆体之间的摩擦力,很重要。根据《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》内7.5.1,锚固段不得设置在未经处理的有机质、液限大于50%或相对密实度晓宇0.3的地层中。若土质不密实,很稀疏。灌浆体与土层间的摩擦力强度过低,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恒定锚固力!这种土如果不处理,不能作为永久锚杆的锚固土层。
三、锚杆直径
锚杆检测时,锚固体直径不应小于150mm,保证钢筋之间有较大间距,保证钢筋被足够水泥浆包裹,以满足钢筋与灌浆体间粘结强度要求!锚杆直径最大一般取250mm。

四、锚杆间距
间距不应小于锚固体直径的8倍且不小于1.5m。规范对最大间距没有要求,但需满足最小间距!如果锚杆布置太密,地层中受力区会重叠,锚杆抗拔力不能有效发挥,即:需要折减锚杆抗拔力!
五、锚杆长度


注:锚杆长度最长15m,已经有所突破,像CECS22 《岩土锚杆(索)技术规程》里,土层锚杆最长12m!
主要原因是,锚杆受力时,沿锚杆全长粘结应力分布不均匀!如果锚杆特别长,受到向上拉力时,灌浆体与土层之间粘结应力在锚杆上部最大,锚杆下部几乎不出现粘结应力!向上拉力增加时,粘结应力下移,锚杆上方粘结应力显著下降!向上拉力进一步增加,粘结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锚杆下部,锚杆上部很长范围粘结应力很小,甚至是0。也就是说,有效发挥灌浆体与土层之间锚固作用的粘结应力分布长度,是有一定限度的。也即:平均粘结应力随着锚杆长度增加而减少!

规范给出了粘结应力大小,只有锚杆长度小于15m,才能用这个数值,否则这个数会更小。

注:锚固体即本文图中的灌浆体
来源:土木结构设计公众号